清明将至,前往曾国藩墓地以及故居的人更多了。其中,许多人不是为了拜谒这位历史巨人,而是为了看风水。近年来,关于曾国藩的风水传说不胜枚举,有人说他祖坟是“金鸡啄白米”,曾氏生前就给自己选中风水宝地作为安息之所。
难道,历史上的曾国藩真的是精通风水?本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,揭开这一谜团
风水大热
3月20日,曾国藩的祭辰。而再过数周,即是清明节。
除了在长沙的曾氏后裔,很少有人会去曾国藩墓地祭祀。世代给曾国藩守墓的周新民说:“这里太偏僻了,实在不好走。”而曾国藩故居更是偏远:从长沙南站乘坐3个小时长途汽车到达双峰县城,坐中巴车再转两个小时的山路到达荷叶镇,接着还要花5块钱坐当地的摩的。除了单位组织的旅游,很少有人能够忍受这样的颠簸。
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许多陌生的面孔还是不辞辛苦来到湖湘大地,在这位晚清重臣的故居以及墓地辗转,其中甚至很多人来自港台。
他们不是曾氏后人,也不是历史学者。他们对曾氏的历史功过并不在意,他们关心的只有“风水”。据说,当地有政府领导乐此不疲,讲解曾氏风水是接待上级和外商的“必修课”。
从长沙城出发,沿着湘江东岸一路向南,驱车约30分钟,经过一段颠簸的乡村小道,在一个隐蔽的入口处右拐。这里四面环山,山泉清流而下,低洼之处形成了一个水塘。水塘后面是一个破旧的寺庙,经过一段泥泞的小路,后面小山坡上一处石质建筑若隐若现———这就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夫人的安息之所。
墓地正前的桐溪寺前左右两侧各有一棵千年银杏和罗汉松,可惜的是,2000年前后,当地流传古银杏可治百病,于是许多村民都来这里剥树皮,一棵千年雄银杏寿终正寝。
村民说,原本还有一对石人,一文一武,寓意湘军是文官从军,而现在只有一个文官石像独自矗立。神道碑也断成数截,上面依稀可见李鸿章写的小楷碑文,一直被村民周新民在家中妥善保管。
周新民56岁,除了三亩地,就在镇上开摩的为生,周家为曾国藩数代守墓,到他已是第四代。
1872年3月20日,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。两个月后,家人护着棺椁回到长沙,浅葬在金盆岭。两年后,欧阳夫人去世,曾国藩与夫人合葬于此。
按照旧时的风俗,曾家后人在此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守墓,而周新民的曾祖则以下人的身份精心做事,很快就以自己的老实和勤快博得了曾家人的信任。
守制期满后,曾家就将守墓的任务交给了周家。作为报酬,曾家把周围的20亩良田买下,还有周围的柴山、油茶林,一并奉送给周家。此外,还给他们修建了一栋10多间房子的砖木房。
周家自然是极尽守墓之责,周家当时规定,凡是五官不全的、放牧的、乞丐,以及家禽家畜都不允许进入墓地。56岁的周新民说:“我们是很尽心的,当时很多人来曾国藩的墓地来拜他,我们都要准备吃的喝的。尤其是到了祭祀或者清明,曾家人来的话,我们都要用牲畜等祭祀品在大路口迎接。我们周家想得很清楚,吃曾家的饭,就要把人家的事情做好。”
周新民除了提供免费的茶水,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印在墓地的护栏上,不厌其烦的向过客讲述他知道的风水故事。
河南墓地咨询电话: 联系人:马经理
河南陵园网址:http://www.bmly.cc
TAG:陵园 河南陵园 郑州陵园